新闻中心

媒体贵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贵医 > 正文

贵安新区报(2018.11.21)高校文化建设:传承与创新中迸发青春活力

日期:2018-11-21 作者:王婉 来源:贵安新区报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晓芬 点击:

“国民之魂,文化予之;国民之魄,文化铸之。”

大学作为青年人才的集中培养地,毫无疑问,文化是一所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比拼中不可或缺的实力元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各高校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空前重视的力度、历史纵深的广度,通过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黔中师大赋》 浓缩校史搬上舞台

“黉门风起”“贵山央央,黔中之光”“学府生辉,风华大彰”“尊师重道,桃李芳菲”“挥斥方遒,青春飞扬”……11月12日至16日,时隔一年,一场大型历史主题文艺演出在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校区大礼堂再次精彩上演,吸引了8000余名师生到场观看,这场演出就是《黔中师大赋》。

《黔中师大赋》历史主题文艺演出,深刻而富有新意地展现了建国初期贵州师范大学建校至今的“疼痛期”“艰难期”“发展期”“壮大期”等4个关键时期,展示了该校发展的艰难历程,巧妙地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如果说校史是静态的文字,那么《黔中师大赋》就是动态的表达。

“演出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种新颖的主体结构,整场演出放弃了传统主持人报幕的方式,以一名校史馆讲解员为轴,用解说词贯穿整个晚会。”贵州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饶蕾介绍,演出的创作过程非常复杂。

首先,诗赋本身是由著名学者朱健华为贵州师范大学(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作的。其次,演出涉及演员273名,工作人员76名。在经过100多次文案修改和567天的排演之后,才有了如今的精彩呈现。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师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深刻感受历史沧桑,濡染民族精神,体悟贵师大担当,励志未来发展。

“今年是《黔中师大赋》演出的第二年,可以说这张文化名片已成为贵州师范大学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今后,我们还将把演出刻录成光碟,收入校史馆,播放给新生观看。”饶蕾说,据不完全统计,《黔中师大赋》历史文化主题演出吸引了超过3万余名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多家媒体对演出进行了详尽报道,网络点击转载量上万。

据悉,贵州师范大学开创性地将校史与演出结合,目的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筑和书籍 融入校园生活点滴

走进bat365在线平台登录网址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校区,远处一大片黄墙青瓦的现代化楼房引人注目,而路牌近处除了一级级随地势下降的平台和错落排列的石墙、浮雕之外,没有宏伟的校门和牌楼。

原来,这其中大有深意。石墙与浮雕就是展示bat365在线平台登录网址历史文化的独特景观——校史台。石墙上篆刻着校训“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以及李宗恩院长的释义。浮雕上则刻画了主题为“筚路蓝缕”“首开先河”“教坛先驱”“桃李芬芳”“服务为民”和《贵医赋》的内容,展现该校厚重的历史。

走在校园里,细心的老校友会发现,中心广场周围大楼的圆柱门廊仿建了“老贵医”解剖大楼的罗马圆柱门廊。不经意间,你还会看到仿建抗战时期贵医临时校园的栅栏门和茅草屋。

而这些费尽心思的设计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继承“老贵医文化”,在时空交错中引起学生对校园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共鸣。

同样面对文化建设,贵州师大有赋,贵州医科大则有建筑和书籍。建筑是别人建的,而书是自己写的。2018年正值bat365在线平台登录网址建校8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日子,原贵阳医学院院长包怀恩主编的《敬往思来——bat365在线平台登录网址八十年文史集萃》出版。

“与严谨却稍显枯燥的校史不同,这本书从故事入手,诠释了学校80年的办学历史、特色记忆在贵州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俗易懂。”包怀恩告诉记者,书中有学校发展历程中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追忆,有对恩师风范、同窗情谊的抒写,有对学校历史、个人成长的体会等等,已印刷了万余册分发给在校师生和校友。

其中,第四章《德艺双馨 泽被后世》,介绍了8位德艺双馨的教师代表,如杨洁泉教授将自己的遗体交给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其遗骨标本成为bat365在线平台登录网址生命科学馆的“镇馆之宝”。又比如刘子江教授临终前,不忘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身上做介入试验……

第五章《传奇轶事 热血贵医》中,有筚路蓝缕的办学历史,有国立贵阳医学院“老母鸡下单”的生动故事,更名贵州医科大成功的“心曲诗”,真切地反映了一代代“贵医人”的心路轨迹,将其改革发展的精气神展现了出来。

守正初心,不忘来时路;思创未来,迈进新时代。不论是透过建筑还是书籍,“贵医人”都找到了集体认识和共同记忆,那就是以国家命运和人民健康为己任,谆励学行、服务人群、术济苍生。

“读经典·诵岐黄” 培养特色中医人才

《黄帝内经》《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这四部中医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本是中医高校开设的课程。但在贵阳中医学院,它们可不仅仅是课程,更是竞赛,是展览,是晨读,是沙龙……

“虽然学生上课也要学这四部经典,但最多72学时,最少54学时,是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的。”贵阳中医学院宣传部理论科科长、校报编辑室主任王安军介绍,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原有的一些方法体系已不能适应变化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迫切。为此,贵阳中医学院自2014年开始,常态开展“读经典·诵岐黄”主题专业学习实践活动,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安军说,该活动由“春学”“夏诵”“秋论”“冬悟”四个单元组成,每单元均有相应文化载体和特色项目构成的活动,如知识竞赛、名篇抄写、名篇书法展、经典辩论赛、学习征文赛、经典晨读、国学经典讲座、阅读经典沙龙、文艺汇演等。

上周,金秋辩论赛刚刚结束,决赛辩题根据“读经典·诵岐黄”活动的开展情况,被定为“中医的发展中,传承和创新哪个更重要?”

“我们发现,在学生找论点的过程中,就经常借鉴经典著作的内容。”王安军说。

而参与范围最广的,无疑是经典晨读活动了。按照规定,每天早晨7点,学生必须进入教室晨读经典,直到8点半正式上课。一些想要更加深入研究的学生,则于2016年成立了中医经典学习社团,经常举办沙龙,互相分享阅读经典的收获。

“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理解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性,进而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安军说。

除了“读经典·诵岐黄”,在贵阳中医学院,将专业特色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的还有专业技能大赛暨技能之星评选活动。

每学年的下半学期,即当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集中一个月,贵阳中医学院都会在大二及以上的同学中开展这项活动。其中,针推、药学、骨伤、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已连续开展十届,在学校掀起了符合专业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完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热情的文化氛围,在学生中也掀起了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技能、提高专业素质的热潮。

守望多彩贵州 开放办学育世界英才

走在贵州民族大学校园内,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外国留学生和国内学生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从他们流利的中文,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和这所大学结合在一起,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在留学生教育上,贵州民族大学一方面紧抓汉语教学,投入多元强大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注重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开设贵州省情和中国文化系列课程、带领留学生参加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让留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和贵州本土风情。日常生活中组织东盟国家学生包饺子、吃汤圆、包粽子、吃月饼等活动体验中国文化,参加孔学堂日常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千百年来,贵州各世居民族创造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民间文化。‘文化千岛、歌舞天堂、节日海洋’的多彩贵州兼具了地域差异性、民族多元性、发展包容性,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独具光芒,也为贵州民族大学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厚的沃土和无限的空间。”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的话表明了该校的开放与包容。

自2011年承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以来,贵州民族大学与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泰国佛统皇家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在菲律宾卡拉潘圣语学院设立贵州民族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专业海外实习基地。

世居民族文化是贵州,更是贵州民族大学与中外学界交流交往的独特资源,该校倾力打造的“大民族类”学科,已成为贵州民族大学的象征和特色,推动瑰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上升为最鲜明的贵州印记、贵州特色、贵州标志。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广阔背景下,锐意进取的贵州民族大学坚持立足贵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理念,以民族民间文化守望人与传播者的独特视角,在国际舞台上讲述着多彩贵州的精彩故事。

来源链接地址:http://www.gaxq.gov.cn/xwdt/gayw/201811/t20181121_3694665.html

版权所有 © bat365在线平台登录网址 - bat365官网登录主页版权声明隐私说明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